【迷因.我不是我? 那我是誰?】

user

「我」是誰? 在科學的角度,拋開一切,「我」只是一堆神經元。我以為我是有自我意識去做我想做的事,但結果卻不是。在【自私的基因】讀後感的文章中,我曾提過能與基因對抗的是「文化」,而在這本書中,文化是迷因所演化出來的複製子,也就是說與基因對抗的是「迷因」。

迷因在我看來是很有意義的存在,它的出現只為不斷地複製,如同基因一樣只為繁殖更多後代 ; 但又與基因不一樣,它的傳播範圍和渠道更廣,不需依賴經生殖器官的配合傳播。它可以透過言語、文字、影像等不同形式傳播出去,不斷地進行複製,過程留到最後的複製子,就是最出色的複製子,最終成了我們現在接觸到的「文化」。當然,不出色的自然已被淘汰。

這樣也就延伸了一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為何人會說話?」,更正確的問「為甚麼人需要說話?」。對於這個問題,外界有很多的解釋,但好似都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套用在這本書中,人需要說話是因為「迷因」。作一個出色的傳播工具,有甚麼東西比用嘴巴說出來更直接更有效。其實我們每一天都在為迷因作傳播的動作,只是如果要計較出不出色的問題上,那就要看你口中傳播的迷因可以被複製到多遠了。

那也解釋了為什麼有錢人、有權力的人或有專業的人,更受人歡迎和注意,除了可能是基因上的優秀,也因為他們是出色的複製子工具,他們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說服力,去讓人忍不住要去複雜他們所說的話,甚至經常引用他們的話去說服他人。在我的角度去歸類,所謂出色的迷因就是我們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同時,又產生了一個值得加以探討的話題。在基因的天擇下,我們選另一半結合會偏向喜愛強壯、生命力強,總括就是被基因優秀的人所吸引 ; 同樣地,在迷因的影響下,即演化成所謂的文化影響著,我們會偏向喜愛擁有出色複製子的人。那也就是說,社會常出現的疑問,到底是因為有錢而愛? 還是真的是真愛? 這一切可能都是基因和迷因在共同作祟。

回歸一開始的「我是誰?」,這是很常聽的問題。我也有問過我自己,但答案一直很不實在。隨著我不斷地自我提升,多看書、多接觸外界…,我對這問題也有了一個模型,但當然,還有很長的路要去探索。

作者說道,「自我」是迷因絕佳的保護者。一個人身處的迷因社會愈複雜,就會有很多迷因爭相進入這個自我的保護之下。正如「我是誰」,甚麼是「我」,「我」又在哪? 從一出身,我們就接觸了一個充滿迷因的世界,所謂的「自我」只是一個錯覺,讓我們不自知下繼續傳播著迷因,把一切都合理化了。書也引用了馬克思的話,「並非人類的意識決定人類的存在。; 反之,是人類的社會性存在決定他們的意識。」正如自由意志和所謂擁有自我一樣,都只是一種錯覺。

其實這本書的內容很多,章節也有分了接近20個,我最終用了3個星期才看完。幸好,我之前有閱讀過【自私的基因】,所以閱讀這本書其實也還好,不難去理解,但還是有看到頭大的時候。不管是這本書,還是【自私的基因】,我都覺得挺適合以一套的形式去閱讀。兩者各自把基因與迷因說得很清晰,對了解社會的現狀發展,或是對了解「自己」都有幫助和啟發。


最後的最後,感謝你閱讀我的文章,希望我的文章能為你帶來價值。如果你有其他的觀點和想法,歡迎電郵與我交流!感謝你!

*我看的版本是【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蘇珊.布拉克莫著.宋宜真譯】

*購自博客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1568?sloc=main

歡迎分享你的想法,期待你留言與我們交流喔!

你可能對這些文章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