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 : 所有煩惱都是來自於人際關係】

user

在我分享當下的讀後感前,我必須要說這本書的表達方式挺有趣的,書中的開場是年輕人因對「人是可以改變的,世界無比單純,誰都能獲得幸福。」的說法帶有質疑而開始了展開與哲學家的一番長期而深入的對話,從而帶出阿德勒的思想。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不知不覺代入書中年輕人的身分去理解,甚至好似年輕人一樣對阿德勒的思想提出了質疑。從對話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相比直接給我答案來得更有意思和深刻。

特別的是我在閱讀這本書之前,上一本書剛好是閱讀【阿德勒心理學講義】這本書,其實跟【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要帶出的內容很類似,但是表達方式的不同,理解出來的方向和閱讀後的反思都會有所不同。如果對阿德勒有興趣的朋友,我會比較建議可以優先閱讀【阿德勒心理學講義】,再看【被討厭的勇氣】,你會對阿德勒的思想有一個更具體的概念,甚至可能想實現阿德勒的思想在自己的生活上也會有一定的方向和目的。

阿德勒是一個主張「目的論」的心理學家,意思是我們的行為和人生態度都是因我們的「目的」而決定,這跟佛洛伊德的「結果論」完全相反,也顛覆了因果定律。引用書中的例子,年輕人的朋友長期躲在家裏,不出門。按佛洛伊德的「結果論」來說,他是因為過去的受傷經歷,導致他現在不願出門 ; 相反,按阿德勒的「目的論」來說,他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得家人的關心,又或者是不想接觸外界的人,才作出不出門的行為。兩者結果一樣,但出發點卻很不一樣。

說白了,為什麼很多人說要改變,卻一直改變不了?不是因為你的過去,是因為你根本就不想作出改變,一動不如一靜。可能有人看到這會覺得不可能,但阿德勒的「目的論」就是無情地拆穿你的藉口,讓你直視你自己。雖說我對佛洛伊德的認知很少,不足以作任何的評論或比較。但如果單從書中對阿德勒的「目的論」和後面更深入的閱讀理解,我個人第一個感受是挺認同阿德勒的思想,因為正如這個網站是叫「BEMYSELF 活在當下」,我對於活在「當下」的感覺是十分的強烈,而我人生的一切決定和發生都在於「當下」,包括打這篇文章也是我當下正在做的事。

「人是可以改變的」,「人的力量是無限大的」,特別是「當下」的你所做的決定,人生是幸福還是不幸也是由自己去選擇。書中也提及到人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為自己作出一個合理的藉口去合理一切的行為,也意味著過去的痛苦(心理創傷)也是人不願作出改變的藉口。的確! 過去經歷了甚麼,我們無法去改變,有時過度地放大「過去」,反而給自己太多的限制和牽絆,但感恩我們還在,當下的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去運用,如果能改變自己的目的去「善」(即有用的方向),我相信結果也會向好的方面去改變。

當然! 「目的論」只是對話的開始,畢竟說實話要改變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哲學家再引用阿德勒的話:「所有煩惱都是來自於人際關係。」,如果宇宙只有我自己一個人,我應該是幸福,不會有煩惱的。但大家都明瞭那是不可能的,只要宇宙多於一個人就會存在著很多問題,特別是會出現相互「比較」的情況,最終兩者也不能得到幸福。而其實哲學家從一開場便指出了答案 :「世界是單純的,人生也是簡單的,是「你」把世界變得複雜了」,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這一句,我會不知覺地點頭了,腦海裏也浮現了小時候的自己和出社會後的自己,好像小時候我自己一切都看似簡單的事情,卻因為出了社會而跟著變得複雜了,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那怕自己喜歡從事的工作,也會因為同事之間的相處而變味了。

人生沒有那件事是不涉及到人際關係的,無論是在家、公司、學校,我們必然會接觸到人。這也意味著如果我們要獲得自由、幸福,甚至找到人生的意義,人際關係便是我們的人生任務。首要做到的是不為他人的生活而活,為自己而活,再深入到「課題分離」,即我們必須站在「這是誰的課題?」,將自己和他人的課題分割起來。我覺得這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審視自己需要去改變的地方。

因為所有人際關係的紛爭,都是從我們介入他人的課題開始。這現象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中,特別是最親近的人,以為對方好的理由去為他人提意見、做決定等等。但…其實這是他人的課題,我們要清晰地去分割,最終承受結果的是誰?這就是誰的課題。例如孩子不用功讀書,這是孩子的課題,作為父母是不應該去介入的,否則過程中只會出現更多的爭執或造成孩子內心的陰影。作為父母只需在旁表明會盡力協助孩子讀書,讓孩子自己思考解決方法; 孩子有需要的話,其實會選擇主動向父母提出協助。坦白說,這「課題分離」有點太無情,但我也認同「介入」對人際關係無論是短期或長期都不會有好處,人與人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距離比較好,這是我需要實現去改變的重要一環。

「只要存在就有價值」,阿德勒的思想表達要與人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是在於「鼓勵」,不是責備,也不是稱讚。或許你會好奇為何連稱讚都不行?因為不論我是責備還是稱讚對方,都會存在著一個上下級的感覺,我們沒有資格去批評他人,更沒有資格去稱讚他人,因為我們都是平等的。所以多點「鼓勵」他人吧,最重要是不評價他人!那怕是一句簡單的「謝謝」已經很足夠了!聽到的人會因為「謝謝」而感到自己有價值,這才是為自己而活的價值體現。

說到底,書中的重點其實也離不開書名【被討厭的勇氣】,人是可以改變的,如果我改變不了,是因為我沒有改變的勇氣,而真正的勇氣是不怕被人討厭,不活在他人的生活裏。這是我對自己說的話,我是一個經常迷失自己,最後選擇不作為的人,我有改變的想法,卻沒有改變的勇氣,離開舒適圈後的不穩定、害怕失敗的結果,更害怕面對他人的嘲笑…一切都是我背後不敢改變的真相。我很感恩自己遇到這本書,我可以選擇從這一刻、這個當下決定做更好的自己!

最後話: 其實書中還有很多值得一提的阿德勒思想,甚至透過對話解答了如何獲得自由和幸福,甚麼是人生的意義等等,但我打到最後發現看書的樂趣不就是當下的自己不斷地自我發掘、思考和自省的過程嗎?所以我決定點到即止,分享幾點我特別感受深刻的內容,其他的就讓大家去自己發掘吧!


最後的最後,感謝你閱讀我的文章,希望我的文章能為你帶來價值。如果你有其他的觀點和想法,歡迎電郵跟我交流!感謝你!

*我看的版本是【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著,葉小燕譯】

*購自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3153?sloc=main

歡迎分享你的想法,期待你留言與我們交流喔!

你可能對這些文章也感興趣: